跳到主要內容

閱測解析卷                               ___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題組

01.以下是柳宗元的文章,文中提及〈師說〉,請仔細閱讀後作答: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本文旨在說明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故不應為師 ()悲韓愈之不識時務,而好為人師 ()言韓愈抗顏為師,而不容於時 ()言師道可貴,應人人為師。

( )()「炊不暇熟」意謂 ()有心用膳,無暇作飯 ()專心授課,無暇計飯菜之精粗 ()謀生乏術,窮困潦倒 ()急欲離開,不遑久居。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犯笑侮:意謂甘冒被人侮辱譏笑 ()愈「以是」得狂名:可換作「因此」 ()「如是者數矣」、「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兩句之「數」,意義相同 ()人益不事師:意謂學生人數增多,便無法事奉老師。

( )()「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是形容 ()韓愈逐漸受到推崇之情狀 ()韓愈言論影響之擴大 ()韓愈指手畫腳、滔滔不絕之教學 ()韓愈受人背後指指點點,添油加醋地議論。

( )()本文應是 ()書信 ()贈序 ()書序 ()奏議。

答案:()()()()()()()()()()

解析()()屢次、頻仍。()人們更加不願從師問學。

()由題目可知是柳宗元寫給韋中立的信。

語譯:  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就是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但是,從魏、晉以後,人們越來越不願拜人為師,以致當今世上沒有聽說有老師的事,有的話,人們總是大聲地嘲笑他,認為他是狂妄的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世人的習俗如何,甘冒被人譏笑和侮辱,招收後輩學生,寫了〈師說〉,態度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來。社會上果然有些人聚在一起責怪辱罵他,他們指指點點、互丟眼色、拉扯示意,而且加油添醋地議論他。韓愈因此有了狂妄的名聲;在長安任教太學,常常匆匆忙忙往東到洛陽授課,東西往來,不只一次。像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抗顏:端正臉色,態度嚴正不屈。指目牽引:手指目視,相互拉扯示意。表示輕蔑的舉動。增與:有添油加醋,極力渲染之意。炊不暇熟:喻急著離開。挈挈:急迫的樣子。)

02.韓愈有一名篇〈送董邵南序〉,請仔細閱讀後作答: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鬱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彊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弔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韓愈〈送董邵南序〉)

( )()「感慨悲歌之士」是指 ()意氣豪邁,激憤不平的人 ()處江湖之遠的隱士 ()悲憫世人的聖賢 ()以說唱為生的流浪者。

( )()「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意謂 ()我怎知現在那兒的情形,和古人所說的沒有不同呢 ()我怎知其原為慕義彊仁者,而今乃成慷慨悲歌之士呢 ()古人說的和今人有何不同呢 ()過去懷抱利器,而今鬱鬱適茲土,古今之異何其大呀。

( )()「為我弔望諸君(樂毅)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意謂 ()作者希望與樂毅、屠狗之流結交為友 ()作者希望董邵南為他憑弔樂毅的墳墓,並為他勸那些不得志的人出仕 ()樂毅、屠狗之流均有移風易俗之功,故特憑弔之 ()邵南本樂毅、屠狗之流,思為朝廷效力。

(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句中之「矧」與下列何字同義 ()詎 ()夫 ()況 ()如。

( )()本文主旨 ()言董邵南至燕、趙,必能獲得賞識 ()言燕、趙之地多感慨悲歌之士,與董邵南同病相憐 ()追悼樂毅、高漸離等豪傑 ()言風俗與時世推移,含蓄委婉的勸董邵南不要前往北方效命藩鎮。

答案:()()()()()()()()()()

解析()惡,音,疑問語氣。

語譯:  自古便說燕、趙一帶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俠人物。董生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幾次都得不到主考官賞識,懷抱傑出的才能,心情抑鬱地要到這個地方去。我知道您到那裡一定會遇到能賞識您的人。董生,努力吧!

  像你這樣懷才不遇,假如是嚮慕正義,勉力行仁的人都會愛惜您的才華的。何況燕、趙一帶的豪俠之士奉行仁義是出於他們的本性呢!但是我曾經聽說風氣習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我又怎能知道那裡現在的風氣和古時所說的情況沒有不同呢?姑且以你到那裡去的遭遇來驗證吧。董生,努力啊!

  我因為你的北遊而產生一些感想。請替我憑弔望諸君(樂毅)的墓,並且到那裡的市集上去看看,還有沒有像從前那樣隱於屠狗、慷慨悲歌的豪傑?請替我向他們致意說:「有聖明的天子在上面當政,可以出來做官(為國家效力)了!」

03.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來,如是者數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炊不暇熟」意謂 ()無心用膳,無暇作飯 ()來不及等飯煮熟,極言匆忙 ()謀生乏術,窮困潦倒 ()急欲離開不遑久居也。

( )()「抗顏而為師」意謂 ()忝為人師 ()面有愧赧卻為人師 ()嚴正其容儀而為人師表 ()不顧世俗,偏為人師。

(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意謂 ()人往往好以老師自居 ()自以為是,常招人厭惡 ()人常擔心被推為老師 ()好以師表自居,常是人群中害馬。

( )()「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是形容 ()韓愈逐漸受到推崇之情狀 ()韓愈言論影響之擴大 ()韓愈比手畫腳、滔滔不絕之教學 ()韓愈受人背後指指點點,添油加醋地議論。

答案:()()()()()()()()

解析語譯:  孟子說:「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從魏、晉以後,人們更不敢做別人的老師。現在沒有聽說有做老師的,假如有的話,大家就喧嚷、譏笑他,以為是瘋子。只有韓愈奮身而出,不管時俗,冒著別人的譏笑侮辱,招收後進學者,發表一篇〈師說〉,板著臉孔一本正經地做起老師來了。社會上果然有許多人感到奇怪,大夥聚在一起罵他,對他指指點點、瞪眼側目,牽連引申,添出些話柄。韓愈因此得到「瘋子」的名號,住在長安,沒等飯燒熟,又匆忙向東去,像這樣的情形有好幾次了。

04.以下是《舊唐書》為韓愈所寫的傳記,請仔細閱讀後作答: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於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於祿仕。後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讌,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權門豪士如僕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後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外及友朋孤女僅十人。常以為自魏、晉以還,為文者多拘偶對,而經誥之指歸,遷、雄之氣格,不復振起矣。故愈所為文,務反近體,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語。後學之士,取為師法。當時作者甚眾,無以過之,故世稱韓文焉。(《舊唐書.韓愈傳》)

( )()本段文字,對韓愈之為人及為文 ()毀多譽少 ()譽多毀少 ()有毀無譽 ()有譽無毀。

( )()「榮悴不易」意謂 ()榮悴無常,交友良難 ()地位相當,友情永固 ()不因顯達與否而改變交情 ()榮悴有命,不易改變。

( )()韓愈「觀諸權門豪士如僕隸焉,瞪然不顧」,是由於 ()不好交友 ()地位懸殊 ()不趨炎附勢 ()自以為了不起。

( )()以下各選項「 」中的字詞,「不作」動詞用的是 ()「館」之者十六七 ()經誥之「指歸」 ()「抒」意立言 ()無以「過」之。

答案:()()()()()()()()

解析語譯:  韓愈的秉性弘大通達,與朋友交往,不會因對方的顯達窮困而改變交情。年輕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交情很好,當時二人名位未顯揚,韓愈長年極力在公卿間稱揚推薦。因而張籍終於成就了功名,榮顯於仕途。後來韓愈雖然通達顯貴,每公餘閒暇,跟他們聚會宴飲,論文賦詩一如過去。看待那些權門豪貴他卻視如僕隸,不屑一顧。而對後學卻能提攜誘導,後生晚輩們十個裡面有六七個登門受教過。雖三餐不繼,他還是自得其樂,不以為意。大抵以振興禮教,弘揚獎勸仁義為職事。內外親族及友朋孤女由他主婚出嫁的將近十人。他常認為從魏、晉以來,一般人寫文章多拘泥於聲律、對偶,而經典古籍的精義,司馬遷、揚雄汪洋宏肆的文章風格,反而不再振起。所以韓愈作文,專力於反對當時流行的駢體文,抒發議論,立言說理,自成一派新文風。後學人士,群起拜師效法。當時寫作的人很多,沒有人超越他,所以世人都稱頌韓愈的文章。(隙:閒暇。指歸:意向;意旨的歸向。)

05.韓愈有一名篇〈送李愿歸盤谷序〉,請仔細閱讀後作答:

  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遠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採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 )()本段大意 ()唯隱居可避禍 ()隱居之樂無窮 ()隱居是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 ()不得志之人,正適合隱居山林,無求於世。

( )()「車服不維」意謂 ()車馬服飾,不妥善維護 ()榮耀的生活,不能使我心安 ()車服之榮,不能束縛我 ()官宦的生活,不是我追求的。

( )()「起居無時,惟適之安。」意謂 ()生活不正常,只好去適應它 ()生活沒有定時,只求適意的安樂 ()起居不定時,只好去適合當地的環境 ()起居沒有規定時間,住處也不固定。

( )()「黜陟不聞」意謂 ()不與聞升遷進退 ()不理會別人的批評 ()聽不到朝廷刑罰之事 ()不願聽到升官發財的事。

( )()「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不遇於時」意謂 ()得不到時人的禮遇 ()當地人未了解他 ()不得志於當時 ()未能把握時機。

答案:()()()()()()()()()()

解析()維:引申為束縛、限制。

()黜陟:音 ,猶言「升降」。

語譯:  我不是不喜歡這一套,而有意去躲避它,這與命運有關係,不是可以僥倖得到的。過窮困的日子,住在山野的地方;跑到山崗上,向遠處眺望;坐在茂密的樹蔭下,消磨一整天;在清潔的泉水裡洗澡,使自己的身體乾淨。在山上採來野菜,味道很甘美,可以供食用。在河裡釣來的魚蝦,也很鮮美可口。起居沒有一定的時間,想睡就睡,想起來就起來,只求一個安適。與其現在被人讚美,不如以後無人毀謗;與其身體享受一點快樂,不如心裡沒有憂愁。不受車馬衣冠榮華的束縛,刀鋸的刑罰也不會加在身上。天下是很太平還是很紛亂,都不知道。誰升官誰免官,也不聞不問。這是一個在當時很不得志的大丈夫所做的,我就是這樣辦。(遠處:指閒處林泉。前後:分指現在和以後。理亂:猶言「治亂」,太平或動亂。)

06.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本文主旨是 ()描繪作者家徒四壁,三餐不繼之困窘 ()作者借幼年苦學,終有所得之經歷勉勵馬生 ()闡明尊師重道之重要 ()向馬生訴說自己雖有心向學,卻不得名師指點。

( )()作者敘述同舍生皆生活富裕,衣著光鮮,而「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蓋作者所樂者為何 ()樂道樂學 ()樂無凍餒之患 ()樂見人之富貴 ()樂己之安貧為人稱道。

( )()作者於兩段文中皆言不畏嚴寒,堅忍為學之情狀,其內容筆法屬於 ()寫實具體 ()抒情兼寫實 ()抽象兼抒情 ()寫實兼想像。

(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未嘗稍降辭色」意謂先達 ()不肯紆尊降貴 ()表現自己卓然特立 ()持恭謹嚴,不巧言令色 ()未嘗在言辭容態上稍表現溫和。

( )()下列有關本文之敘述,何者為非 ()作者不因環境艱困影響求學心志 ()作者成年後即負笈他鄉 ()強調為學若無賢達相授,則事倍功半 ()文章內容既勉為學,亦勉為人。

答案:()()()()()()()()()()

解析語譯:  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求學;因為家境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看,常常向藏書人家去借,親自抄寫,約定時間,還給人家。到了冬天,天氣嚴寒,硯臺結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稍加懈怠。抄寫完了,很快走著送回去,不敢稍越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把書借給我,我也因而能閱讀大批的書籍。到了二十歲以後,愈加愛慕聖賢的學說思想;又擔憂沒有學識淵博的名人學者指導我,曾經到離家百里外的地方,追隨同鄉前輩,拿著經書,詢問疑難。那位前輩,品德崇高,聲望尊貴,學生之多,充滿了整個講堂,始終保持那種嚴肅的態度。我恭敬地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難,詢問義理,鞠躬虔誠地請他解答;有時碰到他大聲斥責,我只得態度更恭敬,禮貌更周到的侍候著,不敢說一句反駁的話;等到他心情高興時,便又請他指教。所以我雖然天資愚笨,終於獲致別人的教導而有所心得。

  當我從師問學時,背著書篋,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北風,大雪下了有數尺之深,腳上皮膚裂傷而不知覺。等到進了屋舍,四肢都已僵直而無法動彈了。家中僕人拿來熱湯灌飲,以衾被覆蓋,過了很久,身體才暖和起來。在旅途時,每日只吃兩頓飯,而且不貪求鮮美肥滿的美味。和我同住的同學,都身穿錦繡衣服,頭戴以珠纓裝飾的帽子,腰上佩掛白玉環,左方佩著刀,右方備有香袋,光彩亮麗的像仙人一般;我卻是穿著破衣絮袍處於其中,一點也沒有豔羨之意。因為我內心有自得其樂的境界,所以渾然不知口腹身體的奉養不如人。我求學的勤奮與艱辛大抵是這樣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