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題目:減與簡的幸福法則                                    連艾寧

2006年英國公布「世界快樂地圖」,第一名丹麥,第二名瑞士,美國排名17,台灣63名,日本88名。其中第八名為不丹,國民所得僅1400元,卻有99%的國民認為他們很快樂很滿足。大家深受震撼,一個窮苦國家,為何會覺得滿足呢?

 

一切得追溯至1974年,17歲的年輕國王從英國回來準備接位,有感於西方資本主義一味鼓勵消費造成嚴重貧富不均、失業、犯罪以及環境汙染,年輕國王用兩年的時間步行全國,了解人民需要,並訂出國家發展基本方向:國家要能促進人民生活實質的快樂,並以國民快樂指數(GNH)取代國民所得(GDP)作為國家發展的方向。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下,4.7萬平方公里,67萬人,平均海拔3000公尺,地形皆為河川谷地,主食僅一獲,看來並無「快樂的條件」。但他們卻驕傲地說:「快樂不是隨機降臨,而是選擇的結果。」

 

為了達成「快樂」的國家發展目標,不丹的政府謹遵三大方向:

一、均衡發展:與印度進行外交、經濟合作,故不丹沒有軍隊、不購武器,而得以將國家三成預算用於提供人民免費醫療、教育以及補貼住房措施,他們實施雙語教育,鼓勵人民留學,而且有99%的留學生學成後選擇回到不丹。城鄉平等發展、資源共享。

二、保護環境:全國禁菸、禁用塑膠袋、禁伐樹木、禁捕魚、不開採礦石,全國實施有機農業,不施肥,以多樣性作物輪耕維持地力循環。觀光客每日旅費不得少於200美金,以價制量,提高觀光品質,並保護不丹之環境減少過度觀光之衝擊。不丹72%為森林,甚至為了保護森林地貌,而將水力發電廠地下化,工程難度加倍,但為了後代子孫,不丹寧願多等十年。

三、重視傳統文化和家庭價值:一般窮國都會對傳統文化產生自卑,但不丹人卻清楚地意識到維持傳統文化才有獨特性,而且「文化」的存在是為了發展人性,有了「文化」,心靈、物質才可以均衡發展。他們保存了傳統服飾、祭典、建築。白牆、木製櫺窗正是電影「香格里拉」中的美好世界,在此無論窮富,住屋都是一樣大小,連皇宮也不例外,這裡沒有精品,更不必炫富。家人勞務分工,相互照顧。

 

其實不丹的現實生活並不完美,餐桌食物只有馬鈴薯、起司、辣椒,他們有住屋、田地,有基本家電,但絶無不必要的消費,因為不丹人知道「減」與「簡」的生活模式,才能感受到滿足的心情。英國研究樂透得主,發現得奬後數週心情最為興奮,但隨後只覺「理所當然」,購物所得之快樂無法持續,只好轉而追求更高價的奢侈品,但內心的失落感只會更強烈。所以樂透奬得主平均七年後會破產,就是因為無法在消費中感到心靈的滿足。

看到不丹的人民為了維持傳統文化和環境的永續,在生活中力行「減」與「簡」的法則,反思我們習慣性的浪費和炫富的社會現象,同學們有何想法呢?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