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文第四冊閱1-3課閱測平時考

 

 

一、閱讀測驗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迴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柳宗元〈漁翁〉)
(  )()請問以上兩首詩,哪一句脫胎自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 ()千山鳥飛絕 ()煙銷日出不見人 ()迴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
(  )()下列關於甲詩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本詩的韻腳僅為滅、雪 ()詩中運用對比手法 ()全詩運用抽象手法描摹景物
(  )()下列關於乙詩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 ()本詩的詩眼為「綠」字 ()「欸乃」為作者對漁翁所發出的讚歎聲 ()「曉汲清湘燃楚竹」的「汲」字通「及」,意思為「到」
(  )()關於甲、乙兩詩的比較,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兩首詩皆用文字營造出如畫面般的趣味 ()兩首詩所描述的背景皆在江上 ()兩首詩的敘述者皆未出現在詩內 ()兩首詩皆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讓景物更生動

【龍騰自命題】

  解答  ();();();()

   解析   語譯:()千層山嶺間看不見鳥兒飛翔,萬條小路上也沒有人的蹤影。孤單的船上有一位穿戴蓑笠的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釣 ()有位漁翁於傍晚時依傍著河西邊的巖石歇宿。天剛亮,他便汲取湘江清水、燃起楚竹。太陽升起後煙消雲散,沒有看見他的人影,只聽到欸乃一聲船歌,從青山綠水間傳來。回頭一看,河水從遙遠的天邊奔流而來,而巖上白雲也自由自在地相互追逐著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 ()韻腳為絕、滅、雪 ()全詩運用具體手法描摹景物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 ()「欸乃」為漁翁搖櫓時,櫓槳所發出的聲音 ()「曉汲清湘燃楚竹」的「汲」字,意思為「汲取」
()()僅乙詩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巖上無心雲相逐」

2.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本詩中,作者說「秋來處處割愁腸」,請問作者乃因何而愁? ()思鄉 ()送別 ()出征 ()亡國
(  )()由本詩可知,當時作者所見之景象為何? ()浪比山高的洶湧海面 ()海邊聳立著峻峭的山 ()海中錯落許多孤島 ()山上長滿了荊棘
(  )()關於本詩,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首句運用譬喻修辭,寫出驚心動魄的景象 ()第二句觸景傷懷,情景交融 ()三、四句表現詩人奇特的幻想 ()本詩寫出詩人豪氣干雲、堅毅不拔的氣魄

【龍騰自命題】

  解答  ();();()

   解析   語譯:海邊的尖山像劍鋒一樣銳利,秋天時好像處處在割著人愁腸寸斷。如果能化為千萬億個分身,我會散在各個峰頭遙望故鄉
()()由「散上峰頭望故鄉」可知
()()由「海畔尖山似劍鋩」可知
()()寫出詩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懷念親友的心情

3.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5,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  )()文言文中,主語常省略。下列對主語的敘述,何者正確? ()憖憖然,莫相知:主語為驢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主語為驢子 ()稍近,益狎:主語為老虎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主語為好事者
(  )()對於本文的解說,下列何者正確?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有人將老虎用船載到黔地,因為老虎無可用處,因此將其野放到山下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老虎看見神怪,躲到林間看山中的神怪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老虎讚歎驢子技藝高超 ()因跳踉大5,斷其喉,盡其肉,乃去:老虎見驢子技藝已窮,因此狠狠地把牠吃了
(  )()下列各詞語,何者用來形容驢子? ()龐然 ()憖憖然 ()蕩倚衝冒 ()大駭,遠遁
(  )()此故事可以用以下哪個成語概括? ()驢生笄角 ()驢前馬後 ()黔驢技窮 ()驢蒙虎皮
(  )()讀完本則故事後,身為讀者的你,請判斷本則文體應與下列何篇文章相同? ()〈師說〉 ()〈狙公〉 ()〈黃州快哉亭記〉 ()〈晚遊六橋待月記〉

【進階評量B卷】

  解答  ();();();();()

   解析   語譯:黔地沒有驢子,有一個好事的人用船運了一頭進去。運到了黔地,因為沒有什麼用處,便把牠放在山下。老虎看到牠是個龐然大物,以為是什麼神怪,便躲到樹林裡偷偷地打量著牠。過了一會兒,老虎慢慢走出來,接近驢子,表情顯得很是謹慎戒備,顯然對牠還是不了解。
  某天,驢子叫了一聲,老虎大吃一驚,逃得遠遠的,以為驢子要吃掉自己,非常害怕。但回頭來往觀察,覺得這驢子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後來便逐漸聽慣了牠的叫聲,就在牠周圍走來走去,可是始終不敢同牠搏鬥。再後來,老虎走近前去,跟驢子表示親熱,挑逗牠,衝撞牠;驢子非常憤怒,抬起腳就踢老虎。此時,老虎可高興了,暗地盤算說:「你的本事不過如此罷了!」於是,大吼一聲撲上前去,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光牠的肉,才走開了。
  唉!體型龐大,好像很有品德;聲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領。如果驢子當初不表露自己的本領,老虎即便再怎麼兇猛,也還對牠存有疑慮害怕,終究不敢下手。現在成了這樣的局面,真是可悲啊!
()()驢子à老虎 ()驢子à老虎 ()好事者à老虎
()()有人將老虎用船載到黔地,因為老虎無可用處,因此將其野放到山下à好事者見黔地無驢,用船引入。但是驢子一無是處,因此野放到山下 ()老虎看見神怪,躲到林間看山中的神怪à因黔地無驢,老虎見驢子為龐然大物,以為是神怪,因此躲到林間窺伺 ()老虎讚歎驢子技藝高超à乃是老虎見黔驢已經技窮,故大啖之
()()形容老虎 ()形容老虎 ()形容老虎
()()驢子長角。比喻極不可能的事情 ()官員出行時跟隨在前後的衙役差卒。亦可指身分卑下,聽人使喚的人 ()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 ()實為驢子,卻披上虎皮。喻倚仗他人的權勢來嚇唬人或欺壓人
()題幹:本則故事為寓言 ()為論說文 ()為寓言故事 ()為雜記類古文 ()為雜記類古文

4.  老伴的身體比火生仔更糟,二、三十年的氣喘病嗄龜,唯一的一帖靈藥,鄉下人說:嗄龜,斬頭蘸火灰。意思是……。
  你忘了嗎?今天要去給春木仔他們買車票啊。他們回臺北才有座位。我就是想到這件事才慌了起來出來看你。……
  「你只知道你的兒子孫子沒有座位,個老子嗽死也沒關係是不是?」話是這麼說,可是玉葉聽起來,只是咳得更厲害的咳嗽聲而已。她更用點力拍打火生仔的背。他稍移開身子,表示不用她拍打。她還是移近他繼續拍。
  ……
  火生仔知道老伴很想兒子和孫子回來。他們很久沒回來了,他也想。「我想,我還是去排隊好。」他看看時間:「四點五十五分了,今天遲了,再不出去,恐怕排不到。」才說完,咳嗽又來了。……(節選自黃春明〈售票口〉)
(  )()「氣喘病嗄龜,唯一的一帖靈藥,鄉下人說:嗄龜,斬頭蘸火灰。」上文中提及的治療嗄龜的「靈藥」應是: ()無藥方可治 ()要靠神明的香灰 ()要從頭痛之病源根治 ()要燉龜肉滋補養身
(  )()文中的火生仔要買車票的主要原因是: ()要帶老伴北上看兒孫 ()盼望兒孫回鄉 ()兩老要北上就醫 ()請醫生到家中幫老伴看病
(  )()文中火生仔的身體狀況可用哪句話形容? ()鶴骨松姿 ()殘而不廢 ()蒲柳之姿 ()柔心弱骨

【龍騰自命題】

  解答  ();();()

   解析   ()()「斬頭蘸火灰」為閩南語方言的用法。此句是說想治療氣喘,除非把頭斬下,表示此病無法醫治。原文是「二、三十年的氣喘病嗄龜,唯一的一帖靈藥,鄉下人說:嗄龜,斬頭蘸火灰。意思是好不了。」
()()形容人身體清瘦,外表、氣質有仙風道骨之貌 ()形容人不因身體上的缺陷,而更加奮發向上 ()比喻身體衰弱 ()性格溫順、柔和

5.  在我們的同學中,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藍的,黑的,又好像紫的;從……。
  她初來的幾天,我們叫她「怪物」。下課以後大家在地板上跑著,也總愛繞著她。關於她的□,但也沒有一個人去問過。
  教師在點名,使我們越忍越忍不住了,非笑不可了。
  「李潔!」「到。」「張楚方!」「到。」「徐桂真!」「到。」
  迅速而有規律性的站起來一個,又坐下去一個。但每次一喊到王亞明的地方,就要費一些時間了。
  ……
  有一天上英文課的時候,英文老師笑得把眼鏡脫下來在擦眼睛:「你下次不要再答『黑耳』了,就答『到吧』!」
  全班的同學都在笑,把地板擦得很響。
  第二天的英文課,又喊到王亞明時,我們又聽到「黑耳——黑——耳。」
  「你從前學過英文沒有?」英文教師把眼鏡移動了一下。
  「不就是那英國話嗎?學是學過的,是麻子臉先生教的……鉛筆叫『噴絲兒』,鋼筆叫『盆』。……」
(  )()從文章內容推論,□中所指的應該是: ()眼 ()耳 ()手 ()
(  )()「教師在點名,使我們越忍越忍不住了,非笑不可了。」可見同學對王亞明的態度是: ()輕視 ()崇拜 ()畏懼 ()喜歡

【龍騰自命題】

  解答  ();()

   解析   ()()從「教師點名」學生應舉手回應故判斷為「手」。原文「在我們的同學中,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手:藍的,黑的,又好像紫的。(補充說明:王亞明出身染匠之家)」(節選自蕭紅〈手〉)

6.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牧〈阿房宮賦〉)
(  )()「獨夫」意謂: ()即「匹夫」,指一般百姓 ()即「鰥夫」,指失去妻子的人 ()指眾叛親離的君主 ()即「亡夫」,指死去的丈夫
(  )()本文之主旨是: ()言秦宮之宏偉華麗 ()言秦始皇之武功蓋世 ()言人民生活困苦 ()寫獨夫因驕橫而亡國
(  )()下列解釋何者錯誤? ()磷磷:密集的樣子 ()戍卒:指項羽 ()庾:露天穀倉 ()南畝:泛指田野

龍騰自命題

  解答  ();();()

   解析   語譯:唉!一個人的心願,也就是千萬人的心願。秦國皇族喜愛豪華奢侈,人們也顧念自己的家呀,為什麼收取的時候,一絲一毫也不放過,花用起來卻和泥沙一樣!使宮中支撐棟樑的柱頭,比田野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條,比織布機上勞動的婦女還多;密集的釘頭,比放在露天穀倉裡的粟粒還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全身衣服上的紗線還多;縱橫長短的欄杆,比全國的城郭還多;管絃奏出的嘈雜聲音,比市集的人聲還多。天下的人民,口不敢言心中卻敢怒,獨夫民賊的思想,卻日益驕橫頑固起來。守邊的兵卒大呼而起,函谷一舉而開,楚兵一把火,把阿房宮燒成了一片焦土
()()守邊的兵卒

7.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蘇軾後〈赤壁賦〉)
(  )()後〈赤壁賦〉的寫作日期是: ()十月一日 ()十月二日 ()十月十五日 ()十月十六日
(  )()下列解釋何者正確? ()薄暮:早上 ()阪:山坡 ()相答:答應對方 ()謀「諸」婦:之乎
(  )()「顧而樂之」、「顧安所得酒乎」,二句中「顧」字用法為: ()前為但是,後為看視 ()前為看視,後為眷戀 ()前為眷戀,後為反而 ()前為看視,後為但是

【龍騰自命題】

  解答  ();();()

   解析   語譯:這年十月十五,從雪堂出來,準備回到臨皋;兩個客人跟我一道,同走過黃泥坡。這時已經有了霜和露水,樹的葉子完全脫落,下看是各人的影子,上看是晶明的月亮,大家看著都很喜歡,一路邊走邊唱,互相應和。一會兒卻歎氣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又沒有菜;月這樣白,風這樣清爽,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好夜色?」客人說:「今天黃昏時候,網得了些魚,大口細鱗,樣兒倒很像松江的鱸魚;不過怎樣才能弄得到酒呢?」回到家裡跟太太商量,太太說:「我這兒有一斗酒,收藏已經很久了,正是準備給你找不到酒的時候喝的。」於是便帶了酒和魚,再到赤壁下面去遊玩
()()傍晚 ()應答唱和 ()之於

8.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  )()本詞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心境? ()淒涼無奈 ()豁達灑脫 ()心力交瘁 ()孤芳自賞
(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句的意思是: ()手持竹杖、穿著草鞋騎馬,是最快樂的享受 ()拄著竹杖、穿著草鞋行走,比騎馬還要輕盈 ()手持竹杖、穿著草鞋騎馬,輕快地讓人忘了風雨 ()拄著竹杖、穿著草鞋行走,比騎馬還要快速
(  )()詞中的「風雨」最有可能象徵什麼? ()警惕言語 ()知己好友 ()坎坷境遇 ()雄心壯志
(  )()下列何者可以形容「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的情境? ()柳暗花明 ()滄海桑田 ()愁雲慘霧 ()落花流水
(  )()下列何者和本詞所傳達的人生態度最相近? ()朝聞道,夕死可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基礎評量A卷】

  解答  ();();();();()

   解析   語譯:不要在意那穿過樹林、敲打葉子的雨聲,何不一面吟詩長嘯,一面緩步徐行。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比騎馬還要輕盈。誰怕風風雨雨?一件簑衣,在煙雨茫茫裡,照樣可以像平常一樣來去自如。
  寒冷的春風吹醒了酒意,感到些微寒冷,卻見山頭落日熱情相迎。回想來時那風雨之處,現在歸去,無風無雨也無落日餘暉,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表達不畏懼人生中種種挫折,豁達面對,瀟灑自適的心境
()()比喻在曲折艱辛之後,忽然絕處逢生,另有一番情景 ()比喻世事無常,變化很快 ()色彩慘淡的雲霧。比喻淒涼,使人發愁的景象 ()形容零落殘敗,亂七八糟的景象
()()闡述求道是人生的目的。語譯:早上悟得真理,即使當晚死了也無遺憾。《論語里仁》 ()闡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道理。語譯:尊敬自己的父兄,並推廣到尊敬別人的父兄;慈愛自己的子弟,並推廣到慈愛別人的子弟。《孟子梁惠王上》 ()表示人雖是萬物之靈,但也因此而須勞煩更多心力。語譯:人是動物,在萬物中又是最有靈性的。有無數憂愁來煎熬他的心,又有無數瑣碎的事來勞累他的身體。歐陽脩〈秋聲賦〉 ()處事深遠、胸襟廣闊的人生態度。語譯:不因外在環境和個人遭遇而喜樂或悲傷。范仲淹〈岳陽樓記〉

9.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01,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02獻曲,史獻書,……,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03之有衍沃04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05。——節錄自《國語召公諫厲王止謗》
注釋:01衛巫:衛國的巫師 02瞽:音ㄍㄨˇ盲人,此泛指樂官 03原隰:平原、溼地 04衍沃闊野、沃土 05:音ˋ,晉國地名
(  )()文中厲王說「吾能弭謗矣」,請問他是用什麼方法才達到這個目的? ()請巫師作法殺害毀謗他的人 ()監視人民並殺害毀謗他的人 ()殺害巫師來警告毀謗他的人 ()請巫師作法讓百姓變成啞巴
(  )()請問「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意思為何? ()防堵百姓的口,比防堵河川更難做到 ()防堵百姓的口,比防堵河流的危害更嚴重 ()預防人民口角,比預防河川潰決更重要 ()預防人民口角,就像預防河川潰決一樣困難
(  )()召公認為周厲王應該如何來面對百姓的毀謗? ()嚴格地禁止人民參與政事 ()請大臣公開指責厲王的過錯 ()用財物來利誘、討好人民 ()讓人民有發表意見的管道
(  )()召公認為「口之宣言」的作用為何? ()傷害無辜的人民 ()抒發國君的壓力 ()反映政務的好壞 ()擾亂施政的方針
(  )()由本文可知,這事件的結果如何? ()厲王被百姓流放到外地 ()厲王受到全國百姓愛戴 ()厲王將國人流放到彘地 ()人民都偷偷逃亡到彘地

【基礎評量A卷】

  解答  ();();();();()

   解析   語譯:周厲王暴虐,國都裡的人都在背後批評厲王。召穆公報告說:「百姓不能忍受君王嚴苛的命令了!」厲王發怒,尋得衛國的巫師,派他監視在背後批評自己的人,將這些人告發,而後殺掉他們。國都裡的人都不敢說話,走在路上只能彼此用眼睛示意而已。
  厲王高興了,告訴召公說:「我能止住謗言了,大家終於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是堵住他們的口啊。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流更嚴重。河流壅塞而潰堤,受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百姓的嘴巴也一樣。所以,治理河川的人會疏通它,使它暢流;治理百姓的人會開放言論,讓他們暢言。因此天子處理政事,命令公、卿大臣以至一般官員獻上諷諭詩,樂官進獻反映民意的樂曲,史官獻上古代政教的書籍,……,然後君王考慮實行,所以政事順利推行而不違背事理。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財富貨物就從這裡產生;就像大地有平原、溼地、闊野和沃土一樣,衣食就從這裡產生。百姓用口來發表言論,政事的成敗就由此反映出來。實行好的而防止壞的,這是用來增加財富物資、衣食的基礎啊。百姓在心裡考慮而由口裡說出來,合於情理的就要實行它,怎麼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又能堵住多久?」
  厲王不聽。於是國都裡的人都不敢講話。三年以後,百姓就將厲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由「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可知,這句話在強調其危害之嚴重性
()()由「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可知
()()由「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可知
()()由「三年,乃流王於彘」可知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