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課程設計與教學 / 教學之專業省思

臺北市第17屆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徵件活動
徵件類別:教育專業經驗分享類

題目:「全國家事類科教具製作組學生技藝競賽」選手培訓指導經驗分享

 

作者:邱麗瑛

服務機關:臺北市私立育達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中華民國105年6月

 

摘要
全國技藝競賽每一年都會舉辦,選手來自各校學生精英。但選手遴選及培訓對指導老師而言頗為費事傷神;且因競賽術科題目不易掌控,故早期有「術科是沒有考試範圍」認知,本人當時亦認同此想法。歷經1996、1997連續兩年未得名的指導經驗,本人在1998年再度指導選手時重新思考,開始研究競賽目的、範圍、評分標準及出處等,發現競賽是以教學內容為主為依據,因此一切培訓回歸到課本教材,有此認知後依課程擬定修正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率。
2012-13年培訓選手計劃,擬定遴選選手方式及培訓過程和內容重點,培訓過程分:暑期、開學、競賽前一週三階段;培訓內容分學、術科,術科以學科理論為依據,皆採點線面之歷程進行,再加歷屆考題及材料分析和課本教具範例內容整理,讓選手更能了解題意,設計製作時亦知其實用性,不致天馬行空毫無設計理念,而以學科理論為基礎佐以課本教具範例為參考,經此過程培訓選手競賽成績頗有助益,特撰本文以供對選手培訓有興趣之老師參考。
關鍵字:教具製作、技藝競賽、選手培訓。

壹、前  言
在人類歷史演進過程中,累積了許多優秀及可長可久之智慧結晶;而其中「競技」即為一項具經驗累積性、限時性、挑戰性、協調性及創造性之綜合性活動,也具有極大之智力化內涵。因此,歷經基本生存之體能活動,到專業技能之深化,以及娛樂之休閒活動,「競技」都扮演著核心之啟動角色。
在幼教專業領域,一位專業的幼教老師必須具備製作教具的能力,對幼兒而言,能自己動手操作,能不斷反覆練習的教具都有助於發展和學習。早期幼教專業學者更早已提出教具對幼兒學習之重要性,如柯門紐斯(J. A. Comenius,1592-1670)主張教室牆壁上應有掛圖(如介紹各種帽子掛圖)。福祿貝爾(F. Froebel,1792-1852)設計「恩物」,提供幼兒親自操做的機會;蒙特梭利(D. M. Montessori,1870-1952)設計教具作為兒童學習的工具(蔡延治,2015,p. 4)。因此透過「競技」競賽必可喚起幼教界師生及社會人士的重視;且因校際間學生教具製作競賽技藝之觀摩砥礪,進而促進家事職業教育之改進與發展。
全國技藝教具製作組競賽舉辦至今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本校成績總是起起伏伏,甚有指導老師認為「教具製作」術科主要比的是創意,既是創意就無標準可言也無範圍,因此無從準備起。本人曾於1995至1998年連續指導四屆選手,1995年獲得全國第3名;1996、1997年都沒有得名;內心頗為沮喪自責。後於1998年學再獲學校委任指導,自己曾有放棄指導之想法,因為心思頗為混亂無章。但經沈思檢討後,仍願意再指導一次,以重新之方式,進行選手培訓指導。
本屆之指導,基於前屆的指導經驗,讓本人重新審思,再將「競賽」辦法拿出來仔細研究,發現:競賽目的之一是增進教學效率,既然要增進教學效率必然學、術科就有範圍,因為是教學就必須有範圍有進度有方法,且創意是可以透過教育培養的,而非術科是靠選手的考運。因此指導上改變以往以「教保活動設計」、「嬰幼兒發展保育」及「教具媒體設計與應用Ι、Π」(蔡延治,2012、2015)等多種課程之雜亂無章法的培訓內容,回歸到以(本校)課本教材(蔡延治,2012、2015)為培訓根本依據。
經分析歷年考題出處,發現學術科考題確實都是出自課本教材,且術科要以學科理論為基礎,唯有熟悉教科書內容才能幫助選手了解題意,才能知道自己設計製作教具的實用性。基於此觀點,於培訓過程中提供選手練習之命題,不再採隨機之方式;而以課本教材內容為出題依據,除讓學生「學以致用」,在競賽時更能掌控範圍而減少緊張意外情形,對競賽成績之提升應有效果。故本人改以此法進行培訓,並1998年所指導選手獲得全國第6名(見附錄獎狀),顯示該法確有直接助益;此論點亦見於相關文獻之實證說明(陳燕芬,2009,p. 116)。
2012年培訓教具選手,基於前次較佳經驗而擬定更完善之培訓課程計劃;強調課本每章節理論之詳細複習教學,如:讓學生了解設計製作這份教具之核心概念、運用範圍、操作使用方式等,使學生可更深入思考每一種教具之教育內涵與功能意義,更強化其學習效果。
本文希以此經驗分享,能對任教「教具媒體設計與應用」課程老師的教學內容與成效有所幫助,同時也給予競賽選手指導老師做為培訓指導的相關參考。

貳、競賽之目的內涵及成績評量
競賽是在公開、公正與公平之條件下,所進行之競技活動;因此各項競賽都需具備完善的規劃與執行,才可獲得良好的比賽結果。
一、競賽目的內涵:
參照「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實施要點」之內容,其辦理各科競選之主要目的為:
(一)增進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迅速、準確、安全之工作習慣與精益求精之精神。
(二)鼓勵學生公開競賽,提高其學習興趣及榮譽感。
(三)倡導校際間學生家事技藝之觀摩砥礪,促進家事職業教育之改進與發展。
(四)增進社會人士對家事職業教育之認識。
由上可知,技藝競賽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甚至社會(產業)之了解與協助,都有積極正面之幫助,其效益可謂十分明確。
二、評分標準:
有關競賽成績評量部分,不同類科之內容專業差異,因此評分項目及配重亦有差別。下述為家事類科「教具製作組」競賽評分相關項目:
(一)切合主題(25%%uFF09:製作之教具須配合命題之主要核心概念意涵。
(二)內容說明與實用性(15%%uFF09:對所製作之教具內容、適用對象、及操作情形等之卡片說明。
(三)創意表現(25%%uFF09:如素材運用、操作方式、概念啟發等方面,具有創新之理論。
(四)製作技巧(25%%uFF09:如配色、繪圖、剪貼等之運用精緻、熟悉情形。
(五)工作態度及善後工作(10%%uFF09:著重製作過程中之態度、習慣等,如桌面、工具之清潔及剩餘材料之整理等。
前述綜括了競賽活動之所有準備、執行與收尾之項目過程,使選手不可輕失任何一項作業,此亦為就業之基本心態及準備事項。

參、選手遴選及指派
一、選手遴選參考依據
有關教具製作競賽選手之選拔,各校都極為重視。本校係採以「教學第一、競賽相佐」之教學觀念,希望以競賽之過程結果,來輔助加強教學內容品質,並增加學生之榮譽心與責任感,使培訓選手之具體成效,能擴及影響同儕,助於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相關遴選過程階段如下:
(一)教具檢定:從每學年第二學期六月初科內的教具檢定會考中遴選優等學生10名,再參加一次全開的海報設計製作比賽;從中再選出具備基本的美工技巧,如手工製作佳、POP字體書寫佳等5-6位進行面談,面談由科主任及指導老師主持,主要說明培訓時間、過程和內容,也問「情境」題,測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人格特質。目的可以真正選出對教具製作有興趣有意願的學生及增加學生對擔任選手的榮譽心。
(二)學業成績:學業成績的高低可能影響選手對學科知識的理解進而影響術科的解題能力,所以選才時學業總成績在年級平均中上較優,尤其是強調創意和製作技巧有關的課程如高一的色彩概論、應用美術、幼兒造型及相關競賽成績如美術字比賽、主題卡片比賽、各種主題的海報比賽及美勞總檢定優等;高二主要是教具製作成績及教具檢定優等。已有基本手工繪製能力才能縮短練習時間。
(三)學生人格特質:選手室只有2位選手和1位指導老師在培訓室長時期相處,所以選手的人格特質須列為考量,如:專注力、意志力、主動學習力、自信心、榮譽感、能忍受孤獨、願意接受指導、勇於面對及解決困境等;這部分也可以向導師進行諮詢協助。其中尤其是「能否忍受孤獨、無聊」,更是選手遴選之重要心態考量項目;如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所說:「『生活維持常態與規律,工作上才有衝刺的動力和原創的靈感』,而事實上,發揮創意十分費力,故無法在其他事物上虛擲光陰」(奧斯汀,2013),由此可知學習專注力之重要。
二、選手指派
基於參考競賽目的及評分標準內容,並從前述三項內容遴選得2位選手,正式於暑假開始培訓;至培訓到後期,再進行區分「正、副選手」之排定。
在正式指派選手前,應經科主任與指導老師之審慎討論及約談,除可更深入確定其參訓心態與接任意願,更藉此確定其責任心與榮譽感,由此更可強化其對後續培訓過程之辛苦,先進行妥善之心理建設,亦可降低其間之遇挫抗拒及不穩定心態,使培訓至參賽過程更順利完善。
此外,亦應與家長保持聯繫溝通,以獲得其他方面(如家庭、親友)之支援與協助,並助於了解掌控選手受訓之專業與心理狀態,以達最佳之培訓效果。
為確保及掌控選手之各階段培訓成效,本校並訂定「選手訓練進度表」,除以競賽範圍之教學內容為依據,並參酌歷年教師培訓經驗為基礎,且考慮選手之個人特質,以訂定專屬之培訓計劃,以按步就班進行,使培訓過程能保持穩定進行,並可減少意外狀況(如挫折中斷、體能無法負荷等)發生。相關培訓過程記錄,並定期回報學校相關部門,以做完善之管控與支援。

肆、選手培訓過程及內容
一、培訓過程
本校於每年六月初進行競賽選手遴選,於六月中旬完成選手指派,七月暑假時開始培訓。
培訓過程分為「暑假、開學階段及競賽前一週」等三階段。
(一)暑假培訓過程著重課本教材的熟悉及基本手工訓練,並參照課本教具內容的仿作。
(二)開學後培訓過程側重歷屆考古題的實作練習。
(三)競賽前一週總複習,則以術科資料總整理及重點回顧為訓練主軸。
二、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分為學科及術科,學科遵循「點→線→面」複習原則,熟讀教材內容;術科以學科為理論基礎依然遵循「點→線→面」創作歷程加以培訓,重點在培養選手迅速、準確、安全之工作習慣與精益求精之精神。
(一)暑假集訓五週(7/1—8/15):
1.學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按章節再複習講解一遍,配合教科書內容提供實際教具給學生操作;讓學生明白所學科目的實用性,亦即為什麼學?用在哪裡?如何用?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儘量以實物來闡述抽象的觀念或理論,避免學生憑空想像,使學習更具體,並知其所以然。而且為了進行有效評量逐章節複習考。
(1)「點」的複習:逐章進行複習考;接著兩章複習考。
(2)「線」的複習:逐冊進行複習考。
(3)「面」的複習:Ι、Π冊一起複習考。
達到熟練原則。再以學科理論為基礎必可佐以提昇其術科更迅速、更準確、更安全完成作品,且利於提高學生工作習慣之解題思考,以達競賽的迅速、準確、安全之工作習慣與精益求精之精神目的。
2.術科:以學科理論為基礎,熟悉課本各領域教具製作與應用的內容,依照點→線→面創作歷程練習培訓。
(1)「點」的練習:強調基本技能學習之加強如剪貼、畫畫、摺紙、縫工、配色等,達到教具設計製作原則的精緻性,並提升學生的製作技巧,為了考慮其實用性基本技能學習之內容要以幼兒生活常接觸及喜愛的圖案為訓練目標,先分一般概念如動物類、水果類、蔬菜類、交通工具類、家人、各行各業及家用品類等;再聯想什麼動物是幼兒喜歡的?可以依陸、海、空動物分類如陸地動物兔子、大象、小豬、老虎、獅子、猴子等;海裡動物河馬、各類的魚等;空中飛的動物如鳥類等;以此類推。再依POP字練習→畫畫→著色→剪貼套色→縫工順序,反覆練習以培養學生迅速、準確的工作習慣與精益求精之精神,亦符合競賽目的。
(2)「線」的練習:強調各章節教具模擬練習,模仿即是練習。日本潮流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開始模仿你喜愛的東西,就是抄、抄、抄、抄、抄到後來你就會找到自己。」,按照課本章節如語文戲劇教具、人文科學活動教具、數概念教具模擬製作,如語文戲劇教具中各種偶的製作、各種小書的製作、故事圖的製作、圖文教具的製作等;人文科學活動教具亦然;數概念教具更細分為數「數」教具、「量」教具、「幾何圖形」與「空間概念」的教具、還有「邏輯推理」的教具等。
(3)「面」的練習:強調創意的呈現,各章節都模擬練習過後,接著可以製作一份可以增進幼兒語文能力、人文科學認知的教具、數概念教具。
3.建立檔案夾:要一直讀書,勤做筆記。帶著紙筆去圖書館、去書店,抄錄蒐集自己喜歡的創意點子,建立屬於自己的檔案夾,任何格式都沒有關係,只要可以看就好,或者用手機拍照也可以。(點子都是偷來的,Austin Kleon,2013)甚至可以將檔案夾按照課本內容分門別類。
(二)開學後至比賽前一週的培訓共10週(晚上留至8:30)
1.歷屆考古題的練習
經過暑假的基本能力培訓及練習與密集複習上課,學生對課本的學、術科內容已經有很詳細的概念及了解,開學後的培訓重點是練習考古題,透過考古題的不斷練習讓選手熟悉各類題型、各種素材的應用及如何解題,以達到學生迅速、準確、安全之工作習慣與精益求精之精神。仿照正式競賽時間如週二下午2:00-3:00考學科,週三上午8:00-12:00考術科;每週練習兩份考古題。晚上解題及分析作品且與當年度得獎作品做比較,讓選手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進而改善。以 87學年度考題(表1)為例:
表1 87學年度考題內容說明
學年 87
題目 試從附件中的四則故事(媽媽、小鴨鴨迷了路、小貓做新衣、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內容略,可以參考87年競賽實錄一書)中選擇一則故事,設計製作一套說故事的教具,並在教具說明表上敘述故事名稱、教具名稱與數量、及使用方法。(註:聽故事的幼兒人數設定為30人)
材料 一、 個人材料:
(一)680磅四開白色模造紙4張
(二)四開粉彩紙16色各2張
(三)毛根10色20支
(四)油性蠟筆12色
(五)細彩色筆12色
(六)口紅膠1瓶
(七)雙面膠帶1捲
(八)普通膠帶1捲
(九)寬邊透明膠帶1捲
(十)釘書機1個
(十一)釘書針1盒
二、公用材料:單孔打洞器20個
得獎作品照片 
選手練習作品照片 
選手練習作品分析 一、解題:
沒有完全認清題意,作品太小表達不切題。題目註明聽故事幼兒是30位即須製作團體活動使用的教具,團體活動教具應具備三個特點(蔡延治,2015,p.21)
(一)體積要大,色彩要顯明。
(二)主題要明確,立意要清楚。
(三)教具力求變化,才能吸引幼兒興趣。
二、材料運用不當:
(一)四開白色模造紙沒有使用。
(二)因為不了解題意,所以將四開的粉彩紙裁成八開使用,導致作品過小。
(三)毛根拿來當書本的扣環使用,亦導致製作的故事書不易翻閱。
三、製作技巧與創意及時間掌控
(一)沒有掌握團體使用教具的特點要色彩顯明,所以技巧及創意上都不足以吸引幼兒。
(二)時間掌控不佳,作品部分來不及上色。
四、得獎作品之優點
(一)製作設計符合題意,體積大,色彩顯明。
(二)設計有創意,使用頭具說故事。

2.歷屆術科測驗試題題型分析
為便於選手了解教學內容與競賽考題間之關連聯,本人曾將歷年(1991-2012)之術科考古題,依考題類型與相關教科書教學內容加與比對及歸類,製作成下表(表2)。
表2 歷屆術科題型分析    (對照歷屆術科試題)
範圍
學年 語文 人文社會 數概念
80 戲劇表演
(面具) 
81   邏輯推理
(比較判斷解決問題)
82   邏輯推理及蒙式教具
(視覺辨識、自我糾正)
83 絨布圍裙  邏輯推理(認知)
84   邏輯推理
(分類、配對、序列)
85   組合圖形、分辨倍數
86   邏輯推理–部分與全部
87 說故事教具
(四則故事擇一) 
88   數概念–10以內合成與分解
89 語文表達  數概念–10以內
90  扮演體驗家人角色及了解人我關係 邏輯推理–1-1對應
(認知能力)
91 說話、圖書
(語文表達與溝通能力、想像與創造能力) 
92   幾何圖形
(平面:圓立體:球)
93 絨布圍裙  數概念–5以內
94  社會技能
(各行各業)
95   邏輯推理–1-1對應(集合數量)
96 圖書 (自編或改編故事、手操偶) 世界觀
97 棒偶  空間概念 (迷宮)
98 手套偶 社會技能
(情緒表達)
99   幾何圖形–立體拼圖
100 圖書 – 布書 
101 圖書 – 折疊書  邏輯推理–數字序列、時間序列
按章節計 共11次 共4次 共15次,包括:
1.數「數」與量–3次
2.幾何圖形–3次
3.空間概念–1次
4.邏輯推理–8次
跨領域計 共8次
由表2可知「數概念」所占命題次數比例最高(共15次),因為幼兒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如早上一起床即與數學接觸;早餐吃1片土司還是半片土司,喝1杯牛奶還是半杯牛奶,再10分鐘就要出門,今天有2位小朋友沒來等;可見數學教學之重要性。
由該可了解歷年考題的重點分布,除助了解考題的命題方向與趨勢,另可加強指導選手培訓,此外亦有助於教師教學內容之再思考及提昇,使培訓內容更臻完善,此對師生都有極加助益。
3.歷屆術科測驗試題素材整理
如何善加利用紙、布等主要材料性質,和如何善用工具等,對於作品的好壞頗有影響。所以材料及工具的應用也是培訓的重點。依歷屆術科測驗試題提供的材料與工具製作成下表(表3),且向學校申請採購以利於培訓。
表3 歷屆術科考古題材料與工具分析及採購  (以102學年度請購為例)
請購物資 單位 去年
申請數量 備註 剩餘數量 今年
申請數量
1 粉蠟筆12色 盒   3
2 油蠟筆12色 盒   0
3 塑膠扣環 包   2
4 口紅膠 支   1
5 鈴鐺 個  1.8 CM 0
6 烤漆鈴鐺(紅.綠.黃) 個  各6 紅4、綠5、黃6
7 扣子(紅.藍.綠.白.黑) 個  2 CM & 3 CM 各2 0
8 塑膠眼睛 包  1.5 CM 2
9 麻布手套 隻   0
10 緞帶(紅.黃.粉紅.紫.橘) 捲  1 CM 0
11 鞋帶 條  19 CM 6
12 拉鍊(紅.綠.黑) 條  10 CM各3 紅3、綠3、黑0
13 棉花 包   1
14 樹脂片(黑色愛心.黃色方形.粉紅方形) 個  各3 0
15 單孔打洞機 個   2
16 工具收納盒 個  放置選手個人用具 2
17 白手套 隻   0
18 魔鬼氈(黑.白) 包  各10 白5、黑2
19 糖果圓珠(灰.黃.銀) 顆  各10 0
20 雪花片(紅.藍.黃.綠.白) 片  各5 0
21 縫衣針 盒   2
22 鬆緊帶(黑.白) 捲  60 CM 各3 0
23 紙碗 個   3
24 圓形杯蓋 個   9
25 冰棒棍 包   1
26 迴紋針(無色.彩色) 盒  無色3彩色2 各1
27 尺 支  30 CM 1
28 圓規 個   1
29 三角板 組   3
30 調色盤 個   3
31 水彩筆(粗頭.中頭.細頭) 支  各30 粗3、中5、細3
32 窄膠帶 捲   3
33 寬膠帶 捲   0
34 子母扣 個   6
35 釘書機 個   0
36 釘書針 盒   3
37 標籤紙 包   大3、中2
38 色紙10色 包   9
39 毛根5色 支  各2 31
40 色棉紙6色 張  半開 綠、黃、藍、紅、橘、粉紅各1
41 不織布 片  30 CM*30 CM
45 CM*45 CM 0
42 印點不織布 片  45 CM*45 CM 0
43 厚方塊 個  0.5CM 0
44 木塊 個  0.5CM 0
45 萬能糊 罐   0
46 取水袋 個   0
47 娃娃線 捲   0
48 兩腳釘 盒   1
49 粗吸管 包   0
50 圓球 個   0
51 環保線 捲   0
52 立可白 個   0
53 投影片 張   4
54 投影布 片   0
55 筷子 雙   10
56 紙杯 個   3
57 保麗龍球 個   10
58 色名片紙 盒   2
59 PP瓦楞板(黑) 張   0
60 小型紙袋 個   0
61 襪子 雙   3
62 金銀絲帶 捲   0
63 綠鐵絲 包   3
64 棉繩 捲   0
65 麻繩 捲   0
66 毛線 捲   0
67 紙繩 捲   粉、綠、黃各1
68 白膠 罐   6
69 泡棉膠 個   1
70 保麗龍膠 罐   0
71 膠水 罐   2
72 玻璃紙6色 張   0
73 廣告顏料 盒   3
74 美工刀 支   4
75 剪刀 支   0
76 壁報紙 張   0
77 雙面彩色方形紙 張   0
78 皺紋紙條 張   0
79 友禪紙(色紙) 包   0
80 白色紙卡 張   0
81 厚紙板 張   0
82 賽格紙 張   0
83 珍珠波羅紙 張   0
84 手揉紙 張   0
85 底紙 張   0
86 珍珠色紙 包   0
87 布花紋色紙 包   0
88 水彩紙 張   0
89 美國卡紙(黑白面) 張  8K 7
90 模型版 張  8K 18
91 圖畫紙 張  8K 30
92 西卡紙 張  8K 雙面19單色0
93 白色西卡紙 張  8K 7
94 瓦楞紙 張  8K 0
95 粉彩紙 張  8K 
96 圓雙層雙孔木扣 個   0
97 中國結繩 捲   4
98 紙蕾絲 份   0
99 削鉛筆機 台   0
100 金屬奇異筆(金.銀) 支   0
101 簽字筆8色 支   0
102 雙頭麥克筆(黑.綠.藍.紅.黃) 支  各3 0
103 投影筆(細頭+粗頭8色) 支   0
104 彩色筆12色 盒   4
105 螢光筆6色 盒   0
106 奇異筆(黑.紅.藍) 支  各3 0
藉由表3之統計分析,可了解歷年考題的素材包羅萬項;平時的培訓就必須讓選手熟悉各種素材的應用,除助了解素材的應用外且於競賽時看到不曾練習過的材料也不至於過於慌張,此外亦有助於教師教學內容之再思考及提昇,使培訓內容更臻完善,此對師生都有極加助益。
4.術科解題設計要點
(1)設計製作流程及時間分配
看清楚題目及材料(5分)→依題意架構聯想擬定草稿設計圖(15分)→開始製作(3小時)→書寫教具卡(30分)→作品擺放(5分)→收拾(5分)
(2)解題之鑰
A.視題意加以歸類:如題目出自課本中那一章節及其內容關聯   性。
B.架構聯想:列出全部所想到的內容,再抉擇製作什麼?如製作一份「視覺辨視」教具:蒙特梭利感官教育中的視覺教具,如粉紅塔、圓柱體、長棒、彩色圓柱等。蒙氏教具操作重點-配對、序列、分類。數概念:大小、形狀、顏色、高矮、胖瘦、長短、邏輯推理等。
C.材料分類:將材料加以分類如主要材料紙類、布類;不曾練習過的特殊材料如紙蕾絲、木頭夾、粉色棉球等及一般材料,再與考題題意內容及設計稿對照後,選出可應用的材料,開始製作;材料不一定要全部使用,但要盡量應用尤其是特殊材料,因為可以增加自己的創意表現。亦可以一邊製作一邊修改設計稿。
D.延伸玩法(次要功能):視時間而定,不一定要製作。
(3)設計製作注意事項
A.概念清楚、玩法簡單且各目標功能要銜接清楚。
B.注意教具設計要具備:統整化(認知):配合主題,幼兒透過這份教具能學到完整的知識概念即是符合題意。生活化(情意):教具內容圖形要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配合,且注意生活情意、習慣、態度的培養學習。活動化(動作技能):幼兒可以操作,做中學。
C.一物多用(多元化):如一份教具可以同時學習到不同的概念及目標但要符合題意。
D.注意材料的運用,尤其特殊材料,競賽材料的提供即希望選手可以加以運用。
E.作品要精緻,配色鮮艷活潑吸引幼兒操作。
F.符合「好玩好收」的原則。
(4)教具卡說明書寫
A.字體工整。
B.各種玩法條列分明清楚。
C.標示各種玩法標題。如玩法一:分一分,操作說明:1、2、3等;玩法二:配一配…。
(5)作品放置方法:可以模仿參考坊間市售的玩具包裝設計。
A.引發幼兒想玩的動機:即放在幼兒面前就可以吸引他們操作。
B.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怎麼玩。
(三)比賽前一週的培訓
資料整理總複習,以「教具媒體設計與應用ΙΠ」課本為依據分學科及術科總複習及回顧。
1.學科重點整理:將全部考過的考卷及歷屆考古題整理,建立自己的題庫資料。  
2.術科重點整理:師生一起回顧「教具媒體設計與應用ΙΠ」課本整理,如表4。
表4術科重點整理    (對照「教具媒體設計與應用ΙΠ」課本)
章節、重點 內容 課本教具範例
語文教具
(蔡延治,2015) 1、 故事和歌謠類:絨布板、布偶、看圖說話圖片、故事圖卡。
2、 說話類:絨布板、布偶、看圖說話圖片、故事圖卡、絨布板圖片。
3、 圖書類:各類繪本圖畫書、布書。
4、 一般類:布偶、絨布板、絨布圍裙。
1、 我會說(p. 17)。
2、 交通工具圖文對對排(p. 17)。
3、 我的小書(pp. 139-141)。
4、 摺疊長條書(p. 142)。
5、 故事放大圖(p. 143)。
6、 兒歌卡(pp. 145-147)。
7、 圖文教具:
(1)圖字配對卡(pp. 148-149)。
(2)文字轉盤遊戲(p. 150)。
8、 娃娃說故事順序圖卡(p. 151)。
9、 偶戲-套、撐、拉、拿(p. 153):
(1)套:頭、腳、手掌、手指、上半身、全身。
(2)撐:上撐如棒棒偶、下撐如仗頭偶、旁撐如紙影偶。
(3)拉:如懸絲偶。
(4)拿:如填充布偶。
10、 偶的製作材料-配件要多要搶眼(pp. 154-155)。
11、 偶的製作(pp. 156-171):
(1)速成偶(紙偶加竹筷或竹棒)(p. 157)。
(2)手指紙偶(p. 157)。
(3)手指布偶如布袋戲(p. 158)。
(4)動手型手掌偶及動嘴型手掌偶(pp. 159-160)。
(5)襪偶(p. 161)。
(6)手套偶(p. 162)。
(7)細棒偶-竹筷子、竹棒、壓舌棒等(p. 165)。
(8)絨布圍裙、絨布板(p. 165)。
(9)懸絲偶(pp. 167-168)。
(10)紙影偶(pp. 168-171)。
12、 戲劇表演教具:
(1)面具(pp. 174-176)。
(2)頭具(p. 177)。
社會人文
(蔡延治,2012) 1、 自我概念及自助能力。
2、 家庭及社會生活。
3、 我國重要節目、民俗活動及歷史文化。
4、 一般社會資源與幼兒日常生活有關的社會機構(如學校、商店等)及各行各業。
5、 國民生活須知、禮節及常規。
6、 社會技能。
7、 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
8、 世界觀如地球村的認識。
9、 良知教育及認識宗教。
10、 藝術教育。 1、 世界村(人種配國家)(p. 16) (Ι冊中)。
2、 模仿遊戲:
(1)紙娃娃(p.53)。
(2)娃娃的家(p. 54)。
3、 各行各業如商店、郵局、醫院、警察局、車站、美容院、超市、餐飲店等:
(1)玩具雜貨店-模仿購物遊戲(p. 55)。
(2)醫生盒(p. 56)。
(3)其他行業,這是誰的東西-各行各業的相關物品或服裝的配對(p. 58)。
4、 社會技能訓練:
(1)我的臉-喜、怒、哀、樂表情卡或面具(p. 59)。
(2)這時你怎麼辦?繪製情境圖如搶竹馬、山羊過橋、我也要玩、玩火車、雪花片不夠了、小朋友跌倒了碰倒積木等(pp. 60-63)。
數概念
(蔡延治,2012) 1、 數「數」。
2、 量。
3、 幾何圖形與空間概念。
4、 邏輯推理(分類、序列、配對、一對一、部分與全部、共同關係、因果關係等)。 1、 數「數」:
(1) 對對接吻牌-數字與數量配對(圖8-1)(p. 76)。
(2) 連連看(圖8-1)(p. 77)。
(3) 釣數字(圖8-1)(p. 77)。
(4) 數字賓果(圖8-2)(p. 77)。
-延伸有:形狀賓果、顏色賓果、文字賓果、圖形賓果、點點賓果等(圖8-3)(p. 78)。
(5) 紡錘棒與紡錘棒箱(數字0-9)(圖8-4)(p. 79)。
(6) 妙妙盒(數的合成與分解)(pp. 80-81)。
(7) 排一排絨布板-數字與數量(圖8-6)(p. 82)。
2、 量-玩具時鐘(p. 84)。
3、 幾何圖形(pp. 86-87)。
(1) 平面幾何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五邊。
(2) 立體幾何圖形-球體、圓柱體、立方體。
4、 空間概念-上下、前後、裡外、左右、遠近:
(1)交通牌(p. 87)-延伸教具「迷宮」(p. 88)。
(2)看誰勝利(p. 89)。
(3)形狀品拼圖(圖8-21)(p. 90)。
(4)形狀接接牌(圖8-22)(p. 90)。
(5)七巧板(p. 91)、延伸教具有立體拼圖(p. 93)、形狀分類(p. 95)、形狀拼圖(p. 95)。
(6)空間與方位(p. 95)。
5、邏輯推理:
(1)分類教具:形狀國(p. 99)、形形色色(圖8-39)(p. 100)、物以類聚-動物、植物、水果、家電用品、交通工具、食物、日用品(圖8-43)(p. 101)、食物分類卡(圖8-44)(pp. 102-103)、海陸大集合(p. 103)。
(2)對應式教具:母子牌(pp. 108-109)、色形對應(pp. 109-110.
(3)序列式教具:時間序列連環圖卡(因果關係)(p. 114)、 蒙式粉紅塔教具(大→小)(p. 116)、彩色木樁(高→矮)(p. 117)、排排對隊(規則性序列)(pp. 117-118)、大、中、小序列(p. 120)。
(4)配對式教具:找朋友(找出日常用品中成雙成對的用品)(p. 121)、接吻牌(部分與全部關係)(圖8-70)(p. 122)、這是誰的家(動物生長環境)(圖8-71)(p. 123)、巧巧對(圖8-74)(p. 126)、接接板(圖8-75)(p. 127)。
(5)整體與部分式教具(倍數關係):分數積木(圖8-72)(p. 126)、切蛋糕(圖8-73)(p. 126)、接吻牌(圖8-74)(p. 126)、全神貫注(圖8-76)(p. 128)、立體拼圖(圖8-78)(p. 130)。
(6)因果關係-益智成長玩具(因果推理)(圖8-83)(p. 133)。

伍、競賽結果檢討

依本人培訓計劃,選手參加101、102學年度全國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教具製作組之競賽成績表列於下:

學年度 學科成績 術科成績 總成績 個人名次
分數 百分比20% %u5B78科全國排名 分數
百分比80% %u8853科全國排名 
101 94 18.80 4 90 72.00 10 90.80 5
102 82 16.4 53 79.8 63.84 12 80.24 19
從上表成績可概略得到「以教學學科為術科理論基礎」之培訓選手方式,可適度的輔助與提升選手之競賽成績 (術科成績都在「金手獎」名次內)。
由於競賽屬於高度緊迫與緊張之狀態,選手失常狀態(過好或過壞)實屬難免,因此其間較不易確切獲得完善之關聯;唯充分完善之準備,確實極有助於選手成績之提升。

陸、結論與建議
一、心得結論:
鑑於1995至1998年間的四年培訓經驗,從前3年天馬行空式的指導到1998年再省思再檢討1996、1997年沒有得名的原因,主要是因選手沒有認清題意,不知如何解題?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因此促使本人再回頭研究探討競賽規則、範圍、目的、及評分標準,且將歷屆考題加以分析後,發現不該捨近求遠。既然比的是「教具製作」,就該以「教具製作」課本教材為根本內容,培訓選手達到教具製作高超的技藝。
所以2012、2013年再輪到培訓選手時,培訓方式就以課本教材為主以其學科內容為基礎,術科練習也著重課本教具範例之模擬。兩年培訓競賽成績結果,較往年有明確具體之進步(術科單獨成績名次都在「金手獎」名次內);其中2012年之第5名另也獲得了「金手獎」。
然而術科和前幾名的選手作品相比較,發現她們在「創意」上稍嫌不足;經檢討分析,發現以課本學科為基礎的培訓,選手設計製作出來的教具,可以切合主題、達實用性、手工技巧佳;但「創意」卻不足。可能是選手擔心在自己所學有限的情況下,如離開課本的框架就易不切題意,以致使在設計製作時更加謹慎小心,而不敢大膽設計。因此平時課程上可以多多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加強學生專業知識之融會貫通及統整能力,導正她們的概念使其了解只要專業知識足夠就可以大膽嘗試,如此必有更佳的成績。故在以學科理論為背景依據,培訓選手,如何不壓縮選手的創意,值得再省思。
另鑑於101學年術科成績不佳,而欲提升102學年術科成績;故於競賽前兩週過於強調術科重點而忽略了學科,以至於102年學科成績反過於低落,影響選手全國排名,因此「學、術兼備」是不可疏忽的重要考量。
二、建議:
(一)以學科理論為背景依據下,要思考如何提升選手的創意。可以參考坊間的教具,多拿可以建立同一概念但不同型式的教具給選手實際的操作參考,以激發選手的製作靈感及創意;另外在製作材料的選擇上,也多鼓勵選手大膽使用融合不同的素材,不要害怕不曾使用過的材料。
(二)培訓競賽前一週依然要學、術科一起加強複習,學科雖然已有重點題庫本選手可以自己讀,但是還是要安排總複習考,必竟考試是評量是否已熟讀的好方法。學科只占20%%uFF0C但從101學年及102學年選手成績比較看出,學科是她們兩位選手是否致勝的主要關鍵。真的不能小看學科影響總成績排名的份量。
(三)全國技藝競賽仍屬於比賽之一種,所以選手的能力、潛力與人格特質及臨場表現依然是競賽時致勝的關鍵,因此除了加強學生平時教學成效外、選手遴選及專業培訓,更應了解掌控學生人格特質,給予適才適性之教學並輔助建立其自信心、責任感與榮譽心,使其以受膺選為選手之責任與榮譽,願全力投入訓練課程。並適切與家長取得聯繫,以全程了解選手之身心狀況,且助於了解及掌控選手學習之成效,使培訓達到最佳狀況,亦可減少臨場緊張失常意外之發生,終以獲致最佳之競賽成績。

參考文獻
1.今津次朗(編著)(1994),POP廣告理論與圖案製作,藝風堂出版社。
2.王美晴(1999),幼兒教具設計與製作,華騰出版社。
3.王莉陵(2006),幼教紙雕DIY,幼教之友文化。
4.江金石(編譯)(1996),自製教材遊具集,大坤書局。
5.竹君(編譯)(1993),共同製作一起玩,大坤書局。
6.村田‧茂、川村秀忠、小林芳文、藤原吉德(1994),教學媒體設計與活用,五南出版社。
7.周淑惠(1996),幼兒數學新論-教材教法,,心理出版社。
8.林佩蓉(總編輯)(1992),幼師的好幫手-幼稚園教具特輯,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9.林敏宜、楊素玲(2005),實用教具的設計與製作,啟英出版社。
10.陳燕芬(2009),技藝競賽教具製作選手培訓策略與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1.奧斯汀‧克隆(2013),點子都是偷來的,遠流出版社。
12.劉穎(1989),幼兒教具製作與應用,信誼出版社。
13.蔡延治(2012),教學媒體設計與應用II,龍騰出版社。
14.蔡延治(2015),教學媒體設計與應用I,龍騰出版社。

柒、附錄
學生競賽獎狀資料:

 
跳至網頁頂部